查看原文
其他

在粤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共同见证 市人才驿站揭牌

2016-10-19 汕尾市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8日上午,由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汕尾市人才驿站揭牌仪式暨在粤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汕尾行活动在海丰莲花山度假村举行,标志着我省以“柔性引才”为特征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在我市成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奇珠,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陈康团,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陈文明,省科协专职副主席冯日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佳,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扬,19位莅汕休养考察的在粤工作院士及16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出席,揭牌仪式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茂荣主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参加。

市人才驿站作为省、市共建的挂牌驿站,选址于海丰莲花山度假村,以建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周到、环境舒适”的高端人才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承接高端人才交流活动的重要基地为目标,着力健全稳定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靶向引进区域外科技专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多类人才为我市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提供智力支持,引导人才产业项目对接,推动人才产业、科研协同发展。该驿站主要有四方面功能:一是柔性引才的平台。以我市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才与产业项目对接活动,帮助用人单位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二是信息发布的窗口。建立我市人才需求信息库,精准摸查重点人才需求,及时发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信息和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按需提供区域外人才资源信息。三是交流对接的纽带。为柔性引进人才与当地人才提供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互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有效合作。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对全市人才进行培训、学术探讨,提升汕尾人才队伍素质。四是休闲疗养的基地。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食宿、休闲、疗养等服务保障,协调解决人才柔性引进和智力服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013以来,我市采取“院地共建”、“省地共建”、“帮扶共建”、“加盟共建”等形式,已与省内外23家单位合作共建19家“人才驿站”, 立足重点产业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拓展创建领域,初步建立了覆盖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的“人才驿站”网络,涉及城乡规划、财经金融、滨海旅游、观光农业、海洋产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引进高端人才131名,其中正高职称52人、副高职称45人,博士研究生75人、硕士研究生25人;并建立“人才驿站”专家库,有入库专家184名。通过借智“人才驿站”专家,为海产品深加工、云计算学科建设、“新三板”挂牌上市、城乡规划等产业或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了我市人才队伍素质,特别是在高端人才载体建设、企业挂牌“新三板”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2家“人才驿站”承建单位晋升为省新型研发机构,深汕控股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成立,高峰科特纸业成为我市首家挂牌“新三板”企业。

石奇珠指出,设立人才驿站是省委、省政府加大帮扶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力度、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汕尾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对汕尾而言,如果只是走珠三角发达地区走过的“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赶上,甚至永远落后于全省。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人才作用,以新思路、新举措抢占发展先机,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成立汕尾市人才驿站,正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希望通过汕尾市人才驿站这一平台和窗口,借助各位院士、专家的力量共同推动汕尾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新城的目标任务。石奇珠强调,汕尾当前正处在加快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特别是各位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与智力支持。汕尾市人才驿站的建成将为汕尾与各类高端人才搭起一座对话交流、友谊合作之桥。汕尾将积极借助这一重要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项目考察、交流对接等服务,诚挚欢迎、热切期盼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汕尾市人才驿站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成就梦想!

期间,莅汕在粤院士考察了我市人才驿站软硬件建设及生态环境情况;莅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考察了信利电子厂科技创新情况及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建设情况,与我市企、事业单位代表进行科技项目对接;他们还到海丰红宫红场、可塘镇珠宝交易市场参观。他们不胜感慨:汕尾不仅孕育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等华夏英才,还培养出彭士禄、黄旭华、陈克复、彭实戈四名院士。他们认为:汕尾市制定出台“人才驿站计划”系列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汕尾市人才驿站的建立将为科研人员与企业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带来积极意义,为汕尾引智引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汕尾日报记者 卓科荣 摄影 唐广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